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93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治疗,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由经专业培训的治疗师于双盲条件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手部肿胀评定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肩部疼痛程度、手部肿胀程度和上肢运动功能。 结果 治疗3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2.2±0.9)分和(4.3±1.0)分,手部肿胀程度分别为(81.4±10.8)ml和(129.6±6.1)ml,FMA评分分别为(38.9±4.4)分和(35.1±4.9)分,2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手部肿胀程度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肌内效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肢疼痛,并减轻水肿。  相似文献   
2.
3.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不仅仅是髋臼与股骨头对应关系的异常,同时还包括髋臼和股骨头的发育异常。为了克服行走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髋关节复位后仍然存在的髋关节不稳定,尤其是髋臼前外侧的发育缺陷, Robert Salter 于1961年发明了 Salter 骨盆截骨术( salter innominate osteotomy,SIO )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SIO 以耻骨联合为铰链,可使髋臼向前、下、外恢复覆盖,骨盆截骨处可通过骨块和克氏针固定,从而得到一个稳定复位的髋关节。1962年SIO还用于治疗Perthes病。SIO 至今已经沿用了50余年,治疗了大量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例,结合对于截骨应力、截骨方式的改良、植骨材料以及内固定等多方面的研究,SIO 在全世界多个医学中心获得了良好的短期和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自然平视状态下头颅姿势的差异与颈椎曲度分型及相关颈椎力学平衡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调阅2015年1月至12月于骨伤科就诊、符合纳排标准的60例颈椎病患者颈椎X线侧位片,其中男22例,女38例,平均年龄(35.5±10.9)岁。进行颈椎曲度分型,测量McGregor倾角、C_2下终板倾角、T_1倾角、头颅重心至C_7的矢状垂直偏距(CG-C_7SVA)、C_2椎体中心至C_7的矢状垂直偏距(C_2-C_7SVA),使用Spearman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颈椎曲度分型与C_2下终板倾角、C_0-C_2夹角(C_2下终板倾角与McGregor倾角的和)、CG-C_7SVA、T_1倾角的相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曲度分型与McGregor倾角无关(P0.05)。另外CG-C_7SVA与C_2下终板倾角(r=0.77)、C_2-C_7SVA(r=0.87)呈一定程度正相关(P0.05)。结论:头颅在自然平视状态下的姿势与颈椎曲度一定程度上相关,头颅重心随着仰头向后移动,后移仰头者提示其可能伴有相对正常的生理曲度。部分曲度异常的患者在自然状态下表现出轻微低头的姿势,对于该类人群进行姿势、锻炼的健康宣教对恢复其颈部的平衡关系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感觉电刺激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及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病程超过6个月的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为感觉电刺激加常规运动治疗组39例,对照组为神经肌肉电刺激加常规运动治疗组39例。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感觉阈值、两点辨别觉、捏力、握力的评定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FIM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对比,试验组捏力和两点辨别觉较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感觉电刺激可改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手部肌力无感觉,其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二陈汤合萆薢分清饮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痰瘀阻络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拟为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痰瘀阻络证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4例)。3组均予以急性脑梗死西医常规疗法,中药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二陈汤合萆薢分清饮,西药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苯溴马隆片,对照组则不予以任何降尿酸治疗,治疗疗程为4周。通过观察患者发病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尿酸(SUA)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及其他安全性指标。结果 最终完成试验观察病例129例,中药组43例,西药组42例,对照组44例。中药组预后良好率(83.7%,36/43)优于西药组(64.3%,27/42)及对照组(40.9%,18/44)(χ2=4.184,16.930,P<0.05),西药组优于对照组(χ2=4.70,P<0.05)。治疗后3组患者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SUA、CRP、IL-6、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其中,中药组和西药组NIHS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中医证候改善程度最优(P<0.05);西药组降尿酸程度最优(P<0.05)。3组治疗前后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二陈汤合萆薢分清饮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伴高尿酸血症痰瘀阻络证患者的预后、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及中医证候,降低血尿酸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骶上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40例,分为药物组和药物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组(简称联合组),分别记录治疗前1周,治疗后2月的排尿日记和尿流动力学参数来评价疗效。包括日漏尿次数、膀胱安全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力,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监测指标。 结果:药物组及联合组治疗前后日漏尿次数、膀胱安全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力有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尿道闭合压,功能性尿道长度无明显改善,联合组的改善幅度优于药物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对痉挛性膀胱引起的尿失禁具有协同效应,同时可以减少药物使用量,减轻药物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小针刀臀中肌肌筋膜延长治疗股骨粗隆后疼痛综合征(GTPS)的疗效。方法将74例GTPS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小针刀臀中肌肌筋膜延长治疗及传统中频、微波理疗,以VS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及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小针刀臀中肌肌筋膜延长组治疗后1、4周疼痛均明显减轻,下肢功能改善,其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理疗组。结论小针刀臀中肌肌筋膜延长治疗GTPS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下肢功能,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分析社区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参加康复训练的社区脊髓损伤患者中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个人基本情况、受伤情况、焦虑和抑郁情况。焦虑和抑郁测评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287例脊髓损伤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包括44例社区康复指导员。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8.8岁,调查患者焦虑原始平均分为38.1,抑郁原始平均分为42.5;42.5%(95%可信区间:36.8%—48.3%)的调查患者可能患有焦虑,50.9%(45.1%—56.7%)的调查患者可能患有抑郁。随着受伤年限延长,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和严重程度都有下降趋势,20年以上患者可能焦虑和抑郁比例仍有29.6%和38.0%。焦虑和抑郁得分的相关系数是0.75(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一般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可能性分别是康复指导员的2.65倍和2.68倍,家庭收入较低的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可能性分别是较高收入患者的2.46倍和2.73倍,颈段受伤的患者发生焦虑的可能性高于胸段及以下受伤的患者(P=0.02),受伤年限在5年以内的患者抑郁情况大于受伤6年以上的患者(P<0.01)。 结论:我国社区患者焦虑抑郁比例较大,且受伤年限越长,该比例和严重程度有降低趋势。建议重点关注新受伤患者,通过加强职业康复来促进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猿提动作对于脑卒中和脑外伤后咽期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8名咽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9人,2组均接受常规训练,研究组另外接受猿提改良动作训练,对照组另外采用Shaker训练法、门德尔松手法并结合低头转头法,每周5次,共治疗20次。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分别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级和电视荧光吞咽造影检查(VFSS)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的FOIS均明显上升(均P<0.05),2组治疗前后稀钡及稠钡的会厌谷及梨状窝滞留、渗透量、喉上抬、喉前移的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FOIS及VFSS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五禽戏——猿提改良动作能改善脑卒中和脑外伤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能增加吞咽时喉上抬及喉前移的距离,减少渗透与误吸,并能减少梨状窝滞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